成人自学的困难

昨天翻译完了15页的python教程,想就成人自学再说说。

现象

python上手应该很容易,如果有老师在身边督促指导,就用这15页的教程,恐怕快则一下午,慢则一周就可以自己写一些简单的应用了。

但学python真的花费了我很长很长时间,我发现我从2003年就开始学习python,一直学到2017年才算学会了基础(因此万幸躲过了python 2)。用时14年,而不是7天。

原因

究其原因,我觉得是因为放弃太容易

成年人有稳定的收入,有常规的工作、生活。要维持这些,以前学会的东西已经够用了。学习新东西在短期内并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太大改善,如果放弃学习,短期内也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。

相比起来学生时代就非常不同,别说放弃一门课,就是一门课的成绩稍微下降一些,也会寝食难安。如果挂科了,简直是天塌下来一半。想起来我大一的时候每周40节课上满,必修加选修上了13门课。(没错,我翘了一门必修课在同一时间选了另一门选修课)。

理论上,要把学习压力重新加在自己身上,成人也可以快速学习,大家都是学霸出身,没什么理由学不会。但实际上,虚拟的压力并不是压力,没有实质性的威胁算不上威胁。

解决方案:

  • 尽量平滑学习曲线:放弃的理由常常是一丝一毫的困难,一旦放下就很难再捡起来,或者很久以后才能捡起来。那么,就尽量不要制造额外的一丝一毫的困难吧,比如:
  • 用1500页的书去学python。天呐,1500页的小说我都要犹豫是不是去看,何况1500的教科书。15页的python教程已经都觉得长了。
  • 在本地电脑上用pip安装python库。类似可以推广到在本地电脑上安装开发环境学习某种语言。那绝对是可怕的拦路虎。REPL.it上已经做好了几乎所有语言,打开网页用就行了。或者用各种在线的jupyter

  • 享受过程(process),而不是追求结果(product)。这是从coursera课程“学习如何学习”上学来的一招。

  • 这一部分的视频在此
  • 就是说把学习作为日常消遣的一个选项,既然都是kill time,那么看电视剧和看公开课也是可能互换的。《史记》《资治通鉴》里,随便翻出个故事,不比现在电视剧里的情节狗血多了。
    • 市场环境不好,公司里能干的员工一个接一个辞职。有一天一个基层程序员刚跑,CFO就去追了,追回来以后还让CEO给提升到CTO的职位。CEO看了看简历,该程序员原来在竞争对手那边一直就是个小PM,没做过什么大项目,还曾经被拖库攻击过。但CFO坚持。现在如果你是CEO,该怎么办?剧情狗血吧,哪有这种公司会发生这种事情呢。这个故事又叫做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。
  • 既然是享受过程,就不要问自己学了多少,学到什么水平了,练习慢慢做,经常做就可以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最佳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,也不要有太大幻想。“无挂碍故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”。

比如,这是前一段练字的结果,写到开心就好。 未命名

补充一下:

享受学习的过程本身,享受学到的知识和技能,这种“自由而无用”的事情,只有成人才能体会到乐趣。儿童是很难从练琴、练字、练球、练拳……体会到乐趣的。能够把重复行为作为冥想过程来享受的,只能是衣食无忧的成人。

误解

贴出本文后,eMuyi认为

没有明确 motivation 的学习就是很低效。如果有一个明确目标,比如建立个人网站,学编程就很简单。

有明确需求驱动的学习过程确实是高效的,但是这也是最容易被放弃的。对于成年人的学习,最容易质疑的就是需求本身。比如“建立个人网站”,是自己学成全栈,还是直接找个静态网站生成工具然后写写markdown?甚至找个外包花钱做一个。这样一比较,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“我这岁数再学习______实属浪费时间”。

很可能在一定经济实力之后,各种明确的目标都是可以被购买的。而自身的时间价值如果又很高,两者比较就容易选择外包购买而不是自己学习。这和年轻学生又不一样,当学生的时候外包买不起,只好自己学。

欲速则不达。

所以前面我给出的解决方案中,就是要放弃明确的学习目的,转而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。这种乐趣才是持久的,可记忆的。